那些年,在農村,遇上哪家有紅白喜事,那一定是全村的一件大事!主人家都會大張旗鼓,備上好酒好菜,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。
那時候,感覺吃的不是酒席,
是那個幸福的氛圍和那股熱鬧勁兒。
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…
搭棚子,砌爐灶,架案板
露天廚房
這個時候,自家的廚房顯然太小太小,必須搭建一個露天廚房才能伸展手腳。
油桶爐子
那時候,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這樣的油桶爐子,易搬放,擋風,導熱快。
磚泥巴灶
其實最早的時候還是泥巴灶,后來有了青磚、紅磚之后人們才開始用磚頭砌一些臨時的灶。
燒木柴,那火叫一個旺呀,弱弱的問一下,有小伙伴趁那個機會烤紅薯或土豆的嗎?
簡易案板
由于菜太多,通常都會架塊木板或者拼幾張桌子,充當廚房操作臺。
而且菜必須分門別類的擺放好,開席的時候直接端上桌。
唉。這種壯觀的場面不知道何時又能再見一次
準備鍋碗、桌椅
大鍋
其實在那個年代,在農村,家家戶戶的灶臺上都是這種超級大的鍋。
但是一家頂多也就2-3口,這個時候就必須去其他人家里借來用。不得不說,那時候農村人把那種互幫互助,充分利用資源的美德真是發揮的淋漓精致。
大碗
那些年,很少人出去打工,基本都在家種田。所以,人人都干體力活,成年人吃飯都是用大碗。
而且,農村辦一次酒席,得要好幾百個碗,所以,這個也得是到村兒里把各家各戶的碗盤集中到一起。
八仙桌
這種四方桌,一桌八個人。坐席的時候按照輩分來區分位置,有的地方稱一席(上席)、二席....有的地方稱主席、陪席....
長條凳
那時候,都是坐這樣的長條凳。窄窄的,長長的,可坐2-3個人。
開席前主家都會去村里各家各戶借來備用,為了不弄錯,通常會用粉筆做個標記方便辨認
請掌勺大廚
辦酒席是個大事兒,需要做平常難得吃到的大菜,而且主人家還必須考慮菜的味道,所以一定要請一個遠近聞名的土廚師掌勺。
雖說這大廚沒廚師證之類的身份證明,但是他做菜的味道和風格,大家都心知肚明,因為做這一行靠的都是口碑。
所以說,能被主家請來幫忙的肯定都有兩手絕活。
如今,這種鄉村土廚已經漸漸消失。相反,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廚師慢慢走進鄉村,做起了農村酒席一條龍的生意....主人家只需出錢和場地,其他什么都不用管。
自發來幫忙的小工
那時候酒席上的大事小事都是親力親為,光自己一家人肯定是忙不過來。遇上這種大事兒,自家的或隔壁左右的人都會自發過來幫忙,這已是約定俗成的事。
幫忙的人,他們也早已習慣于這種排場,駕輕就熟,按部就班,分工負責,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,只等親友到時開宴。
有人摘菜
有人洗碗盤
有人切菜、配菜
有人燒火
有人盛菜、裝盤
有人端菜
辦這么多酒席累不累?說不累那是假話。但是大家累并快樂著,臉上也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....
準備食材
那時候,農村婚宴的菜肴主材有幾個基本大件是不可少的:雞、鴨、魚、豬肉、蹄髈,所以主家一般都會準備很多。
殺豬
主人家一般都會把辛苦養了一年的豬殺了待客,不過殺豬可是個體力活,必須要幾個彪形大漢才能搞定
處理干凈后,大廚會好好加工一下
打魚
記得那時候逢年過節,村里就會打魚,然后分到各家各戶。遇上辦大喜事,也會提前打魚。
魚多的時候,大家也必須一起上!
殺雞、宰鴨
農村人家里都會散養一些雞鴨,平時是絕對舍不得吃的??傻竭@個時候就會大方的拿出來
剛剛還活蹦亂跳的雞鴨這時候都將變成美味!
必備的菜
很多菜是必備的,據說都是有講究的,有很美好的寓意。
蒸菜
象征蒸蒸日上
丸子
象征圓圓滿滿
全魚
代表有頭有尾,年年有余
肉糕或者魚糕
寓意步步高升
經典美味
有些佳肴,如今總也找不到曾經的味道。
扣肉,這道菜不柴不膩,酥軟清香,一般都放在后面上。
肘子,肉質肥嫩、香氣濃郁,據說沒有這道菜都會覺得主家不好客。
粉蒸肉,糯而清香,酥而爽口,嫩而不糜,米粉油潤,香味濃郁。
紅燒肉,肥瘦相間,香甜松軟,入口即化。
像香菇炒瘦肉,炒臘肉這樣的小炒也是鮮香味美
花生米一定要有,有時候是油炸的,有時候時是煮的。
醬豬蹄,趁熱吃口感軟爛,放涼后再吃則口感更筋道。
唉!不說了,滿滿的都是回憶。
全是柴火大灶煮出來的
好久沒吃到農村的酒席了
想想都有點流口水了。
來源:網絡
微信號:hy0762cc | ▲長按二維碼“識別”關注 |
About ? ? ?河源地區最好玩、最有趣的微信平臺,聚集大量本地吃貨,每天精選河源地區吃喝玩樂、旅游美食、優惠打折等第一手資訊,與你一起,吃喝玩樂,玩fun河源!商務合作,美食探店 ?小編微信號:791631463 聯系電話:0762-3397000 ?2200111 |